“销售冠军”阿斯利康谋划下一个“黄金十年”

要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中国区总裁尹旭东评价一下新医改给跨国公司带来的契机时,他说了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摸着石头过河。”

2009年拉开序幕的中国医疗改革带来的是一个行业的“黄金十年”。毫无疑问,快消、家电和IT业,都曾经过这样的一个十年。

但对于尹旭东和他的公司而言,新的问题是,下一步怎么办?

变革营销方式

对于跨国医药公司来说,虽然在中国耕耘逾十年,但这块市场仿佛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以阿斯利康为例,2008年,全球316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中国仅仅贡献了6亿美元,一个零头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阿斯利康超越了传统的对手——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排在了跨国制药企业中国销售的冠军位置。

在中国,销售额这么小却拿到了冠军,看似令人尴尬,但数字背后,却是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

年初,尹旭东来到阿斯利康位于英国的全球总部,与管理层讨论了未来公司的中国战略,“总部没有向我们下达硬性指标,比如销售额、市场份额等等。”尹旭东表示,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第1”位置不能丢。

2001年阿斯利康在国内的销售额仅为8500万美元,而到尹旭东担任总裁的2008年,数字定格在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30%,从市场第6名攀升至第1。不过,尹旭东很坦率:“同期中国医药[0.17% 资金 研报]市场的增速为25%,阿斯利康仅仅快了5个百分点。”

如此淡定的表述,反映了阿斯利康巨大的野心。作为一个自我设定的目标,尹旭东将阿斯利康未来10年在中国的年增长率定在22%,这意味着在2018年,销售额将翻三番达到48亿美元。将这个数字从愿景变为现实,尹旭东压力巨大。

为此,他对阿斯利康中国做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其中就包括两年前成立了CIA,这并非“中央情报局”,而是商业创新和协作部(commercial innovation and alliance,简称CIA)。这个部门主要功能是研究创新性的营销方式,变革原先单纯扩大销售代表规模的方式。

“销售代表数”在医药界已经成为像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数”一样的敏感数据,它背后是一家跨国公司对于市场的深耕程度。目前,阿斯利康在全国的销售代表数量达到了2000名,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已经将数字做到了3000~4000名的规模。

尹旭东坦言,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销售代表的数量,3000名是个合适的规模,但是不主张进一步扩大,过度扩张可能还会带来反作用。

销售代表的魔方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来自英国的制药企业阿斯利康正在慢慢地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从2007年的1个销售代表增加到目前的3名。虽然,从数字上来看,从1到3并不惊人,但这三人扫除了阿斯利康在中国布局的盲点,实现了中国所有省份全覆盖。

事实上,向中西部地区派驻销售代表是尹旭东加入阿斯利康之前,给这家公司的建议。

尹旭东在加盟阿斯利康之前在波士顿咨询(BCG)担任高管。在职期间,BCG向阿斯利康提供了一揽子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方略。其中,即包括阿斯利康应该将营销触角从东南沿海伸向内陆。

在2002年,没有一家跨国药企注意到中国的内地市场,当时,包括阿斯利康在内,销售重心集中在了北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中国三甲医院中人流如织的情景,对于跨国药企来说仿佛是开掘不完的金矿。

“实际上,当时我们的思路更多从大方向出发。”尹旭东表示,“首先中国有13亿人,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为中国13亿人提供医药服务,必将作为跨国药企的根本环节,其次,中国的医疗销售市场必将与其国际地位匹配。”

BCG团队为阿斯利康提供的策略显然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阿斯利康将尹旭东揽至麾下,担任阿斯利康市场与战略规划副总裁,2008年4月起,又开始担任总裁一职。同期,阿斯利康销售代表的数字从500名增加到2000名。

然而,5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市场上跨国药企销售代表数量增长的边际效益正在降低。尹旭东不赞成过度扩张,显然就是为了避免面临当初在美国的窘境。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各大公司的销售代表规模达到万人之巨,销售代表们的拜访占用了医生大量时间,由于营销方式雷同,医生很难区分这些公司,也无从详细了解各种药理,人海战术未收取相应的效果。

而这一切,在中国似乎露出了端倪。以阿斯利康为例,仅新疆就拥有50名销售代表,2002年这里仅为8名。2年前,尹旭东力主成立CIA就是针对这种现象。

城市包围农村

“我们任何一项战略的启动,最多比竞争对手快1年半时间。”尹旭东表示,时间虽短,影响巨大。现在,阿斯利康正在盘算着新医改下的不同打法。这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工作:农村与城市。

年初,尹旭东像往日一样来到湖北省安陆市下属的三家小医院调研。由于政府财政支持,医院从原先一级升为二级,来此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享受新农合保险的覆盖。

相对于大城市,医生渐渐不把销售推广放在心上的情况,“二三线比较重视药企,更注重知识的普及性,不需要高端实验结果和大量数据。”尹旭东表示,在这一市场推出的医生培训计划,在保证不增加销售代表的情况下,对医生施加影响。

然而,在二三线,阿斯利康将遭遇挑战,并非来自老对手,而是本土药企。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数据,过去10年中,跨国药企的市场份额从44.1%下降到27.7%。

城市这一端,尹旭东发现包括上海、北京等城市,社区医疗中心正在向国外的“全科诊所”转变。“在国外,50%以上医生都在全科诊所,病患只有生了大病才向专科医院转移。而在中国,全部医生几乎都集中在3000家~5000家大医院中。”尹旭东表示。

不过,转变悄然展开。北京、上海等地的社区医院逐渐人满为患,尹旭东感觉机会来了。“北京、上海发生的情况,三五年内也会发生在武汉、成都。”

全科医生的出现意味着药企给出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不单纯是一两种药的销售推广。对此,阿斯利康正在摸索营销方式的改变,“怎么做目前还不知道,原因很简单,我们只探索了2年。”

无论是对于农村,本地药企的竞争;还是城市,全科医生的涌现,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营模式以及强大的销售团队,固然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然而,制药一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三高”产业,其中,跨国药企的成功更是依赖于不断涌现的研发成果。因此,要实现持续的领先与成功,适合本土市场的好产品和管理运营同样重要——阿斯利康无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2009年9月9日,投资1亿美元的阿斯利康张江园区奠基,在2012年之前,阿斯利康在华的全部管理、研发、创新职能都将搬迁到这个园区中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里将专注于中国人易患疾病的研究,“如果我们研究癌症,那么将重点是肝、胃、肠癌,这是中国人易患的癌症,这与西方国家不同。”

Avatar photo

mrclub

「医药代表」微信公众号(ID:mrclub)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