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医药流通巨头借道永裕入华,中国首家外资医药商业企业被收购

[dropcap]就[/dropcap]在国内医药商业领域并购酣战之际,近期又爆出美国第二大医药流通巨头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斥资4.70亿美元收购永裕医药的消息。在由外资主导的多起并购中,又一次汇聚了各方的眼球。

收购方卡地纳的龙头地位让美国当地对这起收购案的关注指数倍增,甚至有观察者认为“卡地纳的最新收购举措标志着全球药品批发业新时代的到来”。

作为中国首家合资医药商业企业的外资方,永裕的背景以及其在中国谋求市场的路径令人关注。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其范本意义:在中国医药商业剧烈变革的当下,外资是否信心增强?外资商业在中国是否真的水土不服?狼真的来了吗?

卡地纳高层已进驻

卡地纳于11月29日宣布,将以4.7亿美元收购药品分销企业永裕医药,以扩大卡地纳在全球增长最快市场──中国的业务。

按市值计算,卡地纳是仅次于McKesson Corp.(MCK)的全美第二大药品分销商。2008年,卡地纳销售收入达到995亿美元,毛利率为2.10%,营业利润率为2.38%。其核心业务为配送服务及再包装和第三方物流。

卡地纳表示,2014年底前,中国的医药分销市场预计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寻找机会在北美以外的新兴市场扩大业务”正是卡地纳近期的重要战略。

公开资料显示,永裕医药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医药产品分销商之一,至今在亚太地区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14个亚太国家为超过125家原研药厂和10万家包括医院、诊所、药店和医生在内的医药客户服务。

1993年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中国,成立了中国总部——永裕医药。永裕医药在中国的业务涵盖了医药物流服务、商务分销服务和终端直销服务,为众多跨国药厂在中国提供服务。永裕与中国的大约12.3万家药房,以及4.9万家医院及诊所拥有业务关系。旗下的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医药商业合资企业。

“我们大概7月就知道要被收购了,上海医药、英国AB都有参与竞购。”永裕医药内部人士向《医药经济报》记者透露。据了解,当时有多家企业参与竞购,其中上海医药成为卡地纳的最大竞争对手。后鉴于永裕医药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存在分歧,最终卡地纳在竞争者中胜出。

该内部人士还透露,卡地纳方面已派高管进驻永裕医药的上海总部,永裕旗下各子公司、代表处的管理层正聚集上海总部开会。而且,永裕医药已于11月30日向内部全体员工发送邮件,宣告“人财物等转移至美国卡地纳方面”的相关事宜。

“我们正在等待,看还有什么调整。”该内部人士表示。

中国业界并不看好?

尽管美国当地分析人士对于这起收购案充满赞誉,但在中国业内看来,无论是卡地纳还是永裕医药,短期内都难以转变外资在中国商业水土不服的局面。

事实上,永裕医药的高管多年前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坦诚中国的药品经销商“有大大小小上千家,虽然经过GSP认证,部分不合格的企业遭到了淘汰,但有许多企业还是不景气”,而这种现象,“也是外资一直观望不行动的一大原因”。

作为“第一只吃螃蟹的人”,永裕医药在中国多年的经营并未有太多亮点,与其在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绝对主导地位相去甚远。

“永裕对中国政策的把握、资本的运作与本土巨头都存在差距。而在产品方面,其外企产品独家代理权的优势在国控等企业的强势攻击下越来越被弱化,但也不可能走九州通的基层低端路线,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有资深人士分析说。在该人士看来,“卡地纳的进入很难扭转永裕的命运,政府关系、资本运作、品种争夺仍然是卡地纳要面对的难题。” 而外资偏保守的经营方式与当下“国资军”的疯狂扩张更是无法相抗衡。据了解,永裕此前也在努力寻找并购对象,但由于资金的关系,并未有太大的进展,其在冷链业务方面的建树,也并未为其在国内商业的残酷竞争中加分。

而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则认为应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国外巨头看中的是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现在就是先布点,然后为长远发展做考虑,更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他还表示,外资的进入必将使流通竞争更加白热化。

Avatar photo

mrclub

「医药代表」微信公众号(ID:mrclub)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