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学术的医药代表,开卷“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最近两年才比较火的名词。
说明社会的物质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生理需求,而是转向了更多的精神需求。
年轻人更多追求的是快乐开心,比起中老年人信奉的苦难是财富,多了轻装上阵的坦然自若,未尝不是一种好事。
所有能够令人充满正向的情绪体验,开心、愉悦等等,是值得被买单的。
情绪价值可以被明码标价么?
当然可以。
医药行业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01.
做医疗行业的客户无非是提供几个方面的价值:学术价值,金钱价值,情绪价值。
很多医药代表一谈学术价值,就会想着外企那些纯学术的东西,那就太狭隘了。
学术价值分很多层次。
最浅显的,莫过于依靠产品本身过硬的疗效。一些独家专利药、突破性疗法的重磅炸弹,从治病救人的角度来说,不需要牛逼的销售推销,产品本身自带光环。
十七八年前的波立维,心梗患者没得选,心内科医生也没得选。
高级一点的,是从疾病诊疗领域,挖掘这个产品的最佳使用群体。先做细分市场大佬,再徐徐图之。
倍林达当年冲击波立维的时候,第一波目标群体是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之后是急诊PCI患者,然后是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等患者群体。
大咖需要舞台和观众,中青年医生需要圈子和话筒,小医生需要好的病例发表文章。
这是学术价值的一种体现,需要有人操盘,因为产品本身不会说话。
更高级一点的,是从患者流的分析开始。
从发病率看市场潜力,思考患者来源,明确每一个入院就诊到最终下处方的路径,从发病率到就诊率到使用率,慢病患者还要看如何长期管理不脱落,努力提升依从率。
所有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吸引患者、治疗患者、管理患者的动作,都能给客户带来所谓的学术价值。
产品疗效只是其中某个环节,最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各项服务。
对于心梗患者群体来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胸痛中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一个有PCI手术资质的二甲以上医院,联动周边大大小小上百家社区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定向转诊所有的疑似心梗患者。
对于医院来说,既能扩充病人流,又能提升知名度。
对于医生来说,业务量提升了,明里暗里的所有收入也都提升了。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简直不要太开心。
对于学术价值而言,以大佬为核心,搭建圈子和平台,操盘能积攒政治资本的项目,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谁不心动呢?
/02.
在医药行业,真的能把学术价值玩到极致的都是大厂。
搭建一个平台,串联数十个项目,没有数千万打底,谁跟你玩。
广大中小厂家能提供什么呢?
当然是金钱价值。最简单粗暴,也最有效。
培养一个专业的学术代表,成本太高。给钱,只要那个人人品没那么差,脑子笨点都没关系,反正做的是长期生意,一回生二回熟,业务是好干的。
在医药圈,很多干学术的实际很羡慕干兑费的。
从工作量来说,前者是后者的数十倍,但掐指一算投入产出比和回报,只能是笑而不语,懂的都懂。
但谁也别瞧不起谁。命运馈赠的礼物,暗中都标好了价格。
兑费简单粗暴,但风险也大。
随着支付方捉襟见肘,各类政策层出不穷,单纯用金钱来打动客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就算要拿钱,也要找靠谱的人拿,关系太浅,不值得冒风险。
所以,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
十几年前干降压药的时候,一个客户身边围绕几十个竞品代表,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简直不要太夸张。
大部分拼的还是客情能力。
谁给客户提供的情绪价值越大,越容易拿到销量。
就那么点产品差异性,多一块两块钱的,客户也记不住。
给主任郊区别墅的花花草草浇水是常规操作,上下班开车接送还得排队报名,日常送咖啡跑个腿不值一提,在家里煲汤炒菜送门诊的也不在少数,你能想到的所有情绪价值,都有人提供。
/03.
所以情绪价值值钱吗?
当然值。
所有能够超越客户期望,让客户愉悦、感动,进而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的行为,在商业环境中,都能够带来实际利益。
海底捞的服务,是不是一种情绪价值?所以客单价可以这么高,用户粘性这么好。
小米SU7的首批交付现场,雷布斯给每个车主开门、合影,不也是一种情绪价值?所以社交平台上各种传播,把小米汽车干成了年度品牌影响力NO.1。
只是天底下有的情绪价值是阳光化的可以到处传播的,有的情绪价值,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合规风险,只能行业内人士才知晓。
还有将情绪价值演绎到极致的杀猪盘,这几天闹得轰轰烈烈的被骗50万自杀的胖猫,被骗钱倒不是最重要,因为幻灭而丢了命才是最可惜的。
客情能力,是所有医药代表的基本能力。
低级一点的,只懂得端茶送水赔笑。
中级一点的,知道察言观色哪句话该讲哪句话不该讲。
高级一点的,识时务知进退懂站位。
一层层下来,是普通人进阶为人精的艰辛历程。
天底下没有天生的高情商,只有摸爬滚打后的不得已。没有被社会狠狠教育过的人,眼神中充满天真的蠢萌。
所以很多药企的销售管理层,识别一个销售的客情能力是否强,从对方在公司的表现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来判断。
逻辑是这个逻辑,但也容易跑偏。
因为当领导者的眼睛盯着内部的时候,谁给自己提供的情绪价值越高就越喜欢谁,反而忽略了外部客户,失去了真正的战斗力。
/04.
客观来看,医药代表和所负责产品的三项指标:学术、金钱、客情,三者缺一不可。综合评分高,才是真的高。
放到职场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人在职场的立身之本,要么靠专业,要么靠情商。
换句话说,要么你会干活,要么你会说话。如果两样都不行,只能混基层;很专业但情商低,一般是干活的排头兵,顶多混个基层管理;专业OK情商也过关,才能混上中层;到了高层,就是人精聚集地,比的要么是犯错少,要么是牛逼到甩其他人几条大街。
一个人情商的体现,也是能够给重要的人情绪价值体验的终极表现。
同样干一件事,有人把事干成了,得罪了一大片人。有人事没干成,但大家都没生气。还有人,事干得漂亮,人也都哄得开开心心。
你说,谁能走得更远?
当然,事干得好人也哄得好的人,不是一般人,能修炼到这种境界的,都是大佬。
曾国藩的传记我看了多遍,这样的伟人年轻的时候也跟我们大家一样,有各种上不了台面的毛病,谁曾想他会成为晚清第一人。
我看他年纪大了之后对自己年轻时各种不靠谱行为的忏悔,既敬佩又好笑。
年轻人的未来都可期,我们永远不能低估别人和自己的成长速度。
一个人在职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对于创业公司的老板来说,陪同公司一起成长的高管提供的是情绪价值,老板想要的所有的安全感信任感都来源于此。
老高管,代表的是退路。
空降高管,提供的是专业价值,解决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规划好未来发展的道路。老板想要的所有的创新局面、面临的挑战、革新的勇气也来源于此。
新高管,代表的是出路。
任何一个团队,也总有人倾向于提供情绪价值,有人倾向于提供专业价值。年轻的时候觉得前者太low没有真本事,年纪大了才发现,二者都很重要。
就像多年前的药企,反复强调要销售代表学会多条路走路。既要会搞学术,也要会给资源,又要精通客情。
复合型人才,永远不缺出路。
/05.
有人不屑于提供情绪价值,觉得打工上班,干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OK,至于其他的都不care。
其实也没问题。
但你得有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再决定是否要提供,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
没有能力还不屑,既当又立,便是假清高了。
假清高就是虚伪,要远离。
最后,要感谢能够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的所有人。
首先,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提供情绪价值,这个极其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做得到的群体本就不多。
其次,有能力提供,且愿意对你提供,说明你有对方愿意付出的对等价值,你也很优秀。
千万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饭碗,宁愿不要,也别白嫖。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