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在沪举办!
2019年9月15日,正值世界淋巴瘤日之际,由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淋巴瘤之家共同主办、罗氏制药中国支持的第二届“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成功举办。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淋巴瘤领域专家学者、医护人员、淋巴瘤患者、家属及各界爱心人士汇聚一堂,共同纪念今年的世界淋巴瘤日,同时,也致敬即将到来的新中国70周年华诞。
时代献礼,打造中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
此次“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不走寻常路”,将淋巴瘤疾病信息与艺术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多媒体形式的跨界交互,打造我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舞台剧以真实患者故事为原型,由淋巴瘤患者、专业医生、患者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创作并参与演出,以真情扣人心弦,借艺术感悟人生。在时代画卷中,还原淋巴瘤患者积极抗击病魔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致敬我国淋巴瘤防治事业的高速发展。
随着剧情深入,充满力量的演出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都为之动容。淋巴瘤之家创始人洪飞表示:“舞台剧演出了广大患者的心声。淋巴瘤绝非不可战胜,我们要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以积极的心态配合规范化治疗,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回馈社会!“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此次演出更精心设立了特别致敬环节,向峥嵘岁月中,为我国淋巴瘤事业进步不懈努力的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致敬,向广大与淋巴瘤战斗的患者致敬,同时,也向给予淋巴瘤患者更多更好治疗选择与生存希望的伟大时代致敬。“正是数十年来,所有医务工作者们用医术‘仁心’温暖‘人心’,代代接力,才让‘谈癌色变’的时代和我们渐行渐远。”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史安利教授表示,“‘因美而生’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走入了第二个年头,我们希望通过这类有创意、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为淋巴瘤患者发声,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也帮助他们获得与疾病战斗的勇气,享受精彩生活。”
分型而治,淋巴瘤是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¹,这意味着,大概每5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淋巴瘤,且发病率仍逐年提升,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淋巴瘤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
按照肿瘤细胞病理特征,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约占所有淋巴瘤的91%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比最多,接近50%¹。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CSCO抗淋巴瘤联盟主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朱军教授表示,“近二十年来,我国在淋巴瘤的治疗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治愈率大幅提升。以精准的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为向导,推动了淋巴瘤靶向及免疫治疗的飞跃。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能够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针对国内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子靶向药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是国内外权威临床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临床治愈率最高可达70%。这些是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巨大进步。”
淋巴瘤已成为目前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则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沈志祥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障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的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有力举措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肿瘤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让更多中国患者通过创新药物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因美而生,携手各方共筑健康中国梦
此次世界淋巴瘤日活动以创意赋能疾病教育。活动前夕率先上线的系列科普短视频,通过三部曲,将淋巴瘤的防治要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故事与影像,帮助公众在视听体验中建立起对淋巴瘤的感性认知。
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广州等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十五家医院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因美而生”为主题的公益宣教活动,以期提升全社会对淋巴瘤防治的关注。9月15日活动当天,患者组织更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无法亲临活动现场的朋友们,在屏幕前实时感受淋巴瘤患者永不言弃的积极信念,和权威专家们仁心济世的大医风采。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表示,“支持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是我们对‘先患者之需而行’承诺的实际践行。罗氏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历经二十年的潜心耕耘,我们不仅是中国淋巴瘤防治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有幸作为推动者之一,贡献己力。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帮助患者坚定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未来,我们也将继续聚焦血液肿瘤防治,紧密携手社会各界,造福更多中国患者,为‘健康中国2030’助力。”
参考文献:
¹《淋巴瘤诊疗规范》 2018年版
²《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第32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