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职场现形记(4)
委屈不能撑大胸怀,提高自我认知和格局才可以。
同事小马,业务能力较强,非常敬业,经常加班到深夜,凌晨一两点还在发工作微信,业绩很突出,堪称完美。某一天突然崩溃了:“我想离职。小黄都不跑店,我路过的时候问了一下店长,店长甚至不知道他曾经去过这家店。”
这是离职的理由吗?因为别人不跑店,所以离职?肯定不是,这是严重的心理失衡:“凭什么我这么努力?而别人可以不努力?”
暂且抛开另一个同事是否真的擅离职守,小马这样同事我遇到不少,对自己严格要求,往死里逼自己,永远要做到最好,永远占领道德和业务高地,同时希望同事也不能掉队,看到掉队,第一时间是怀疑领导偏心,“对他比较好啦,所以可以不用努力,说再多也没用”,第二是出现负面情绪,“不干了,没意思”,正能量和负能量都非常惊人。
这些心思都是她对自己的PUA,除了让自己和别人难受之外,对事情没有任何实质性、建设性的帮助!她甚至不去和同事、领导沟通,根本不看真相,就直接下了最差的决定,也许她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也是带着偏见在看人。
哪怕私下和同事沟通几句,哪怕和领导多交流几句,也许她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她以为她很委屈,为了团队鞠躬尽瘁,可是长期加班并非有效的工作方式,很多领导甚至不愿自己的下属如此卖命,销售是长跑,而非短跑,每个人都要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平衡好生活和工作。
委屈不能撑大胸怀,提高自我认知和格局才可以。认知层面没有自我提升,很难有大的成长,遇到困难,犹如笼中困兽,在同一个难点反复撞墙,最后自怜自艾:“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何没有机会提升?”
换种视角或许会豁然开朗,这个视角叫“老板视角”,站在领导角度思考问题,或许可以迅速明白,困境正是提高自我认知的重要拐点!如何切换思考角度?把猜测领导偏心,带着偏见看人,换成和同事、领导做一次交流,澄清真相,一起发现业务中的短板,帮助同事提高拜访技能或销售技能,用领导的KPI考核自己,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为自己变成领导储备技能。没有这种认知,只能原地踏步,换一家公司也会有同样问题。
稳定关系的是利益还是实力?
因为医药的专业门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几乎都依赖于专业人士(医生、店员)的推荐,不像快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消费者有充分认知和选择的权利。
药品依赖于推荐,推荐来自于店员的驱动力,驱动力来自于利润、等级等,但是光拿到A推还不够,根据厂家的综合投入,供零合作还分战略合作、一般合作,甚至排除合作。我们以为贡献了最高的利润,拿到了最高首推,但是另一方面,还有许多类似品种不仅和你一样首推,店员还背负任务和指标,完不成要被罚款,很显然,他们推荐任务品种的压力要大很多,所以透支利润后的你只是得到了一个没有任何销量保障的A推,不仅后续没有费用支持,甚至还会因为滞销而导致大量亏损。
那么,如何进入战略合作关系呢?
我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合作模式:
- 品牌+负毛利/低毛利=负分
- 品牌+低利润+客情=40分
- 品牌+有利润+客情+团队服务=60分
- 品牌+高利润+利益捆绑+客情+专业团队=80分
- 品牌/杂牌+超高利润+利益捆绑+团队服务+连锁上下一条龙关系打通=100分
品牌、利润是定量,客情、利益、服务是变量,这些变量决定你是否可以拿到高层小圈子入场券,入场券非常昂贵,而且随时会进来一个竞品,用变量改变你的座位,今天你是一等座,明天很可能是站票,充满变数。
我曾以为利益捆绑是最隐秘安全的一种关系,直到近期各个高层辞职,我才知道,利益捆绑是最没有技术含量、成本最高、同时最没保障的投入。一个连锁越大,体系越健全,岗位越多,权力寻租的人也越多,哪怕一个前台都可以挡住你前进的步伐。
插播一则笑话,某一连锁拜访需预约登记,一东北厂家到访后被拒之门外,厂家分外无辜:
“我昨天已经打了电话给X总,他说同意我才来的。”
“不好意思,没有预约不得入内。”
“我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明天也不懂X总有没有空,麻烦通融一下。”
“不好意思,没有预约不得入内。”前台机械如复读机。
“我是来拜访,不是来上访,何必用这种态度对我们呢?”
“不好意思,没有预约不得入内。”
一台没有感情的复读机。
我在旁边毫无同情心地笑了,我也被前台用相同的理由拒绝过,可论语言天赋,没有东北人民的十分之一。
要持续在连锁获得长期、稳定、持续的回报,靠前期的投入远远不够,必须始终保持热恋般的激情,也就是持续高费用高投入,才能稳坐主桌。有时我坐在远远的23号桌,看到主桌的大咖们觥筹交错,他们的脑袋上仿佛都印着不菲的赞助费,20万,30万,40万,甚至上百万,被董事长拥抱最用力的那位兄弟,在主席台侃侃而谈的那位朋友,你们都辛苦了。
有点扯远了,所谓的利益捆绑,一定不是捆绑了某一个总监,这种关系非常不稳定,因为执行层面有很多人,每个人都必须紧密捆绑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销售最大化,成本极高。许多公司逐渐中央集权,把等级、活动、战略往总部集中,尽可能削弱其他部门的寻租可能,或者过几年就轮岗、调任,所以利益捆绑就没完没了,绑完这波再绑下一波,冤冤相绑何时了,效果也在逐年递减,曾经有位业内大咖捆绑了某个采购总监,销售最高峰占据连锁10%份额,后来总监离职,过去的战略合作也被新一任总监淡化,销售急剧下滑。
靠山山倒,我对利益结盟的小圈子文化从向往到保持适当距离,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始终要明白我们的目标和核心优势是什么,希望打造一支什么样的团队,要成为一群什么样的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怎么实现目标?消费者需要什么?客户想要什么?不再迎合那些无谓的关系,做好专业的事情,不对任何事情存在侥幸,不要有任何走捷径、赚快钱的想法,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让团队有收获、有成长、有好的待遇,活法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困在别人的套路中呢。
(PS,专业和客情不是对立关系,所有事情都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我的论点是除了单纯的利益和客情之外,专业或许才是最有效的投入,专业可以最大程度地消解人情和关系的影响,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任他东西南风,我自岿然不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