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玉:迎合,是资源不够的原因

资源不够的原因太多,这里只从一个角度探讨,就是满足与迎合的习惯。

满足,不是迎合

销售的最终体现,是以满足客户需求,来达到业绩目标。迎合又是什么?在销售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通常,满足更能被人所接受,迎合更靠近贬义,可是区分在哪儿?对销售来说有什么提示?

两会期间,提案很多,虽然都是回应民意,却也有满足和迎合之分。

每个人都有需求,无论人民还是客户,无论孩子还是另一半;每个需求都要被满足,只是资源总是有限。

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资金&机会;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无论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无论现有资源,还是将来资源;无论直接资源,还是间接资源。。。既然不够就存在如何分配的问题。

如何分配资源更有效?这就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经验了。满足是分,迎合也是分,究竟是什么?只好任由别人评说了。

需求,不是自觉

人的需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我察觉的,比如食色性,又称需要;另一部分需求,存在但难以觉察,在潜意识里面,需要提醒才会发觉,比如苹果手机之前的手机使用者。

被提醒才知道的,才称为需求,所以需求不是一种自觉。知道开口要的,都不是需求。就像现在的手机,用手指划已经不是需求而是需要。

满足和迎合的差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满足需求,迎合需要。

同样是资源,分配到需求那里总显得多,在需要那里总嫌少,这是资源分配的差别。

多与少之间,隔着洞察

客户需要,不用费时间洞察,只要问问自己需要什么就好了,所谓察己可以知人。

不费时间的,一定费钱,所以满足需要是费钱的,钱不够,显得“少”。

需求就因人因时因势而异,需要进入对方的频道,体会对方与环境的关系,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见其未见,察其未察。

洞察需求是费时费事的,但不费钱,所以满足需求不太费钱,还让人感觉你慷慨富足,显得“多”。

这就是多与少之间的辩证吧,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

了解别人的需求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洞察力有多强,而是因为独特的角度和愿意以对方为中心去观察。就像对方的拉链没拉紧,不是因为你的火眼金睛,而是角度。

洞察最大的障碍,是自以为是,是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任务,是“我”。不是在这里倡导“无我”,而是把我暂时放下,这样才看得见对方。

能放下自我,本身就是优势。

做自己的教练

Avatar photo

仲崇玉

「医药代表」专栏作者,思谟医药咨询首席顾问兼总经理,专注优势思维训练;创办优势销售人连接社;提供销售战略咨询。著有《做自己的教练》系列图书。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