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3起并购,医药行业并购整合开始!

除了大型药企为完成产业链布局加速并购脚步之外,目前受行业经济的影响,以及医药政策密集发布,不少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发展,被上市公司并购或是“上上签”。

医药行业并购整合大势所趋 海外并购比例上浮(第一财经 林琴思)

近日,一些医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不断,“大鱼吃小鱼”现象正频频发生。据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87起医疗保健并购案例,交易额约263亿。随着大型药企为扩大市场规模,完成整个产业链布局,药企并购整合或是大势所趋。

5月26日晚间,天药股份、东诚药业、湖南发展公告将在医药、健康领域“展拳脚”。天药股份拟13.7亿并购医药业务公司、东诚药业拟3.8亿收购医疗资产、湖南发展子公司拟建设健康产业园。

并购整合大势所趋

除了大型药企为完成产业链布局加速并购脚步之外,目前受行业经济的影响,以及医药政策密集发布,不少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发展,被上市公司并购或是“上上签”。

1月20日晚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关于128家企业撤回199个药品注册申请的公告》称已有1184种药品主动退出申请大名单,占待批总数的八成以上。国家严抓药品临床数据造假,短期内会使新药上市数量出现断层。

药企除了要适应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趋严,还要适应注册门槛提高、研发投入成本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批仿制药申请退潮后,2015年化药新药申报受理数量首次超越仿制药。国联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药品撤回比例已超80%,基本进入尾声,对医药行业的负面冲击逐渐消失,对行业的长远利好将逐渐显现。

海思科一位高管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目前药品研发方面政策变化较大,新药分类、管理方面及临床方面政策的出台,影响了非常多的企业。许多企业尚存在乐观看法,对领域寄予很多希望的话反而会失望。我国的仿制药销售已形成既有价格,前景并不乐观。该次电话会议的另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整个行业利好于一些大型企业。

不过通过并购,大型药企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完成整个产业链布局,小企业可以借助更大的平台来获得优势资源,得到“靠山”有力支持。并购带来的好处,可以使企业收入、利润率、每股收益等指标通过并购得到优化,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记者梳理2015年至今的并购案例发现,医药行业的并购多数为行业内并购,跨界并购案例较少。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5年医药保健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279起,其中197起为横向整合,10起为纵向整合,财务投资、资本运作9起,而业务转型仅2起;2016年至今医药保健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70起,横向整合为60起,纵向整合为2起,业务转型仅1起。

一位上海上市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防御性板块,抗跌性较强,医药行业的公司一般都有不错业绩支撑。在通信达医药板块中显示的163家公司中,一季度亏损的仅10家,153家都是盈利的。中国当前的老龄化趋势,使医药行业具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业内的资源整合也是大势所趋。

“医药行业包含的面比较广,医药本身是个大行业,又可以细分为一些小行业,它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公司较难做跨界并购,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做跨界并购的意义也并不大。”上述券商人士指出,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本身的主营业务也多样性,例如血制品、抗癌、制剂、生物疫苗等,所以如果是公司并购,更多的还是行业内并购,在细分行业内实现资源整合,所以跨界并购意义不大。

海外并购比例上浮

在今年的并购案例中,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中药、西药、生物科技、医疗保健设备、医疗保健技术,其中生物科技13起,中药8起,西药7起,医疗保健设备8起,医疗保健技术5起。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药企对生物科技的并购热情。药企追逐新技术、新模式的并购方向也符合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不少传统企业开始向新兴领域展开并购,如互联网医疗、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

在今年的并购案例中,有9起为跨境并购。如三诺生物拟收购美国PTS公司100%股权,成立境内SPV公司;东诚药业拟收购GMS(BVI)100%股权等。跨境并购的案例比例已占12.85%。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在2015年1-10月,中国药企并购案例数达260起,其中约有10%为海外并购。从比例上看,今年的跨境并购比例略有增长。

一家化学制剂、原料药研发的上市公司董秘曾表示,国内的仿制药与国外还是有差距,中国与国际上几十年的积累相比是有许多短板的,口服制剂、辅料方面、机械设备等差距非常大。

国内外的差距或使更多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境并购。现在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讲目光锁定海外市场。有分析人士指出,像东诚药业并购的两家公司中,其中一家就是泰国的。由于东南亚地区的经营成本较低,且地理位置相距不算太远,国内公司如果寻求海外拓展,东南亚地区也许会是一个重点合作对象。

2天3起“大鱼吃小鱼” 医疗健康业整合已大势难挡(每经记者 王敏杰)

医疗健康产业的并购整合愈演愈烈。

5月27日,共进股份发布了关于签署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在这份公告中,共进股份指出其投资并购的目标之一就包括了“互联网+康复医疗”为代表的大健康领域。

同日,东诚药业公告指出,拟合计作价3.8亿元收购中泰生物70%的股权和益泰医药83.5%的股权。此外,天药股份在前一天也披露了收购金耀药业62%股权、湖北天药100%股权的方案。

在业界看来,医药、医疗等相应领域的整合已然成为大势。5月28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达建表示,行业的投资并购目前多聚集于“大吃小”的状态,处于早期阶段。不过,未来这一势头将延伸至中型企业乃至大型企业间。

国内外都成并购市场

过去的几个月中,在并购上,包括复星医药、华神集团以及人福医药等均有类似举措。以华神集团为例,在停牌数日后,其于24日发布公告表示拟以现金收购旺林堂51%的股权,借此拓展上市公司业务范围及提升盈利能力。

当然,中国企业的积极并购并不止于国内,不少企业已然将目光看向海外市场。5月18日晚间,泰凌医药就公告宣布,其与世界三大药企之一的诺华制药(Novartis)达成协议,向后者收购骨科品牌密盖息、相关知识产权、许可证及其他资产,交易金额达1.45亿美元。

在业界看来,中国企业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具备估值优势,国外市场一旦有在技术、业务等多方面存在互补性的企业,中国企业对其出手并不难理解,且目前这一态势已经较为活跃。

而在产业基金方面,不少企业也在布局。博雅生物此前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拟使用不超过1.5亿元自有资金与控股股东高特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弘瑞投资及其他方,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共同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据悉,该并购基金规模达6亿元。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另了解,博雅生物的控股股东——高特佳集团今年更是启动了规模达30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

“健康医疗子行业、细分行业非常多。每个细分行业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带来不同的资本需求。”在解释投资并购逻辑时,蔡达建分析说,在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其总量的增加不会太快,此时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内部提升洗牌阶段。“这个时候资源的整合、并购的需求就会比较多,强的具备优势的企业去兼并小的企业”,他认为,在这种领域里,并购基本上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蔡达建同时表示,相对而言,在成长型的细分行业中,企业有独立发展的空间,因而日子相对好过,行业的整合机会则较小。

尽管业内在布局并购基金上不断发力,但蔡达建坦言,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目前仍旧以“产业背景”为主。在他看来,一些PE机构等本质上还不具备入主产业、管理产业的能力,多是扮演配合的角色。

预测下一步将是并购中型企业

产业并购带来的最为显著的问题即是整合能否成功。分析人士指出,对企业来说,虽然理论上投资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多元发展、资源互补等,但投资和并购失败率并不低。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就有报道,去年527家公司在并购时附带业绩承诺,其中有107家公司业绩承诺不达标,有23家达标率甚至不足10%,甚至有些重组标的严重亏损,对上市公司构成沉重负担。

“这个不是医疗行业的数据,医疗行业会好一些。”在蔡达建看来,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来讲,在进行并购时一是要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另一点则是同交易方要在多个方面达成一致认识,包括长远的目标要吻合等。在其看来,并购方案在整体的交易中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数据显示,医疗大健康产业未来将保持每年10%至20%的增长,到2020年有望达到8万亿元规模。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家的药监政策,包括一致性评价等在内,会给优势企业带来更为显著的优势。

蔡达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医疗健康领域,并购整合已经很活跃,这一势头不会停止。“因为行业现在还很分散,而且在行业分散的背景下,企业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有一些优势的企业,包括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会成为并购的主力,他们的体系有资本的支持。对于那些瞄准IPO但又觉得遥遥无期的企业来说,为了发展,可能会选择和核心企业合作。”

蔡达建最后指出,目前的行业并购仍旧处于早期阶段。“未来的整合会整合到中高端。现在是大吃小,以后可能是大吃中,中中合并,大企业间合并,现在还早呢!”

Avatar photo

mrclub

「医药代表」微信公众号(ID:mrclub)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