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医药代表!

我虽未曾做过医药代表,却有幸聆听过“医药代表”出生时的啼哭,见识过“医药代表”成长时的嬉闹,还曾管理过被称为医药代表的一群人。

不久前,一段视频一则报道将被称为医药代表的人群一把推上风口浪尖,似乎这群人非狼即狈,更有某口发声,似乎医药行业的宿疾该由这群人来担当,实在令人莞尔。而医药代表这一群体发出的声音虽怒不可遏,终显微弱单薄,无奈无助,实在令人悲凉。还有人预言医药代表这个职业将会消失,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实属危言耸听。

医药代表是属卖药的人,但不是卖药的人都是医药代表。卖药的人群里还有一拨被医药代表称为药贩子的人呢。那何谓“医药代表”?

这曾是一个令我非常羡慕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这一行档由来已久,相当成熟。中国的“医药代表”不过才刚过而立之年,是随着国门徐徐开启,外资企业渐渐进入,才缓缓出世的一个新职业。

这些跨国制药企业设立这个岗位的目的是要这些雇员向客户(主要是医生)传递自己产品的关键信息,传递这个产品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当然还要承担销售责任,完成销售任务。因此这是一项专业性,挑战性相当强的工作。企业对入职人员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比如我老东家的进入门槛就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医学药专业。一位中文系毕业的同事被批准做医药代表竞能引起不小轰动。那些一线跨国企业对这类人员的要求大致如此。

记得一次为了一个神经精神类产品上市,我协同一位医药代表同事去拜访上海某著名三甲医院的大牌主任,那位主任与我同事讨论起该产品的一些专业问题,主任问得尖锐,代表答得自如,他们热烈地你来我往,让我这个机械工程师在旁呆如木鸡。做好医药代表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给我印象深刻,让我对医药代表感到敬畏。

医药代表是一个锻炼人的工作,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专业技能。公司是有明确的要求,用“这样”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达成销售。给出的配套工具是一对一拜访,园桌会,产品知识演讲。那些跨国企业新代表入职是要经过严格培训的,最极致的是辉瑞,让新代表化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这是何等的投入啊!对代表来说,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只是进门,技能的精益求精是无止境的。有的代表为了一次成功的演讲,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习是常有的事。有的代表为了掌握产品知识,还能把产品说明书都背出来的也不在少数。他们用专业化的方式方法传递着专业知识,医药代表代表的是自己销售的产品的前沿信息。

医药代表对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他们组织的大量会议让医务人员交流着自己对疾病治疗的经验,搭起平台让医务人员做病例分享,特别是将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邀请去二类医院,社区医院做研讨交流。尽管这些行为包含着商品利益,但对医疗行业水平的提高的促进作用不是不言而喻的吗?

医药代表的存在不是为了带客户去K歌洗脚,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庸俗化了。医药代表在与医务人员合作中也产生友谊,也有社交。不少专家学者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对日常生活却显得笨拙。一对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家夫妻在外风光无限,家里浴缸漆碰掉了也不补,浴罩破掉了也不换,照用。我的医药代表朋友看到了于心不忍,就帮他们补了漆,换了个浴罩。也许这位代表在自己家里也不干这活的,但为了工作他做了。这是上品的行为,是值得称道的交际。

靠信息做生意是现代社会的常识。有种叫“微观市场”的理论被用于医药的销售中。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把一个医生个体看作一个市场,做市场分析就是要对该医生的用药习惯做分析,然后根据自已的市场位置做出反应,取得市场份额。如果医药代表收集信息不是出于其他不道徳的目的是无可厚非的,是用理论指导工作的专业化表现。

当面对市场“带金销售”的冲击,医药代表们也犹豫过,彷徨过,痛苦过,挣扎过,虽然这种手段起效快,很现实,但毕竟是卑劣的,不道德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医药代表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服务的企业创造了商业奇迹的群体。是一群值得尊敬,值得致敬的人。

如果说医药代表是外资企业的专属有失偏颇,但认为做这样一些事的人才能称“医药代表”应是有共识的。医药代表不是随便封的,注册一家比烟纸店还小的公司自封CE0有意义吗?

难道医药代表兴尽悲来了吗?我看未必如此。虽然他们销售的产品过了专利期,没了行政保护,但只要仿制品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未完成,他们工作的价值尤在。而那些市场策略性的工作就留给他们公司的市场部,医学部同事吧。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我要对他们说:

你好,医药代表!

Avatar photo

董霖

「医药代表」授权作者。

您可能还喜欢...